English

古代私家藏书文化研究

1999-05-21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周少川承担的国家社科规划项目《古代私家藏书文化研究》,其最终成果是专著《藏书与文化——古代私家藏书文化研究》。该专著有以下特点和贡献:

一、从文化视角研究私家藏书,拓展了研究范围。以往的私家藏书研究,由于未能准确的定位,因而往往被局限于藏书家事迹的研究,而不能了解私家藏书现象的深层原因。这项成果从文化视角来研究私家藏书,把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,置于社会历史环境之中,研究藏书文化在其特定历史阶段与其生产技术、经济水平、文化风尚、人文地理诸因素的关系。这种研究方法,有利于正确了解私家藏书在长期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文化积淀,从中了解、感悟中华民族爱书、读书、治学精神的渊源。

二、确定了私家藏书史的分期。古代私家藏书史可以追溯到孔子,绵延数千年至清末。古代私家藏书在两千年的进程中,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。

1、古代私家藏书的成长期:从春秋末年到东汉结束。在这个阶段,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运动,产生了六艺、诸子、史学、兵家、医学、天文、地理等大批典籍,形成了各个学科的雏形。汉武帝之后,经学大为发展,经书典籍数量剧增。史学著作在两汉也有明显增加。此期典籍的形制主要为简帛书,即竹木简和帛书,由于竹木简比较笨重,书写和携带、保藏都很不方便,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私家藏书活动的发展速度。私人藏书局限在少数学者、士大夫中间,未能形成较为广泛的现象。2、古代私家藏书的发展期: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期间。此时我国学术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,特别到了隋唐时期,出现了高峰。经、史、子、集四部典籍,包括佛道经典,比汉代大大增加。由于东汉末蔡伦已在造纸技术上有新的突破,纸相对竹木简来说,轻便而易于收藏携带,相对丝帛来说又成本较低。因此,到魏晋南北朝时,纸的运用已十分普遍,引起了图书生产的革命,图书流通量的增加激发了藏书家们收藏的积极性。到了唐代,藏书家数量逐渐增多,私家藏书在士大夫中间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;藏书家个人藏书的藏量也大大增加。由于私家藏书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,私家藏书的措理手段和意识如藏书楼、校书、编目、传录等,大多发轫于此期,而图书价值和藏书观点在此期也开始有了分化。3.古代私家藏书的兴盛期:从宋代至清末。此时除了我国古代学术文化发展至高峰并进入总结阶段,为典籍撰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认识源泉以外,雕版印刷的普及带来了图书生产上的革命,印本书代替了写本书。由于印刷术的使用,书籍复本量大大增加,图书的流通范围也相应扩大。宋、明、清三代,私家藏书这种文化现象冲出士大夫阶层,波及乡绅、豪门、商贾乃至一般读书人家,藏书人数大增。到鼎盛的清代,有明确史实记载的藏书家近千人。在私家藏书的措理之术上,藏书家不仅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,而且出现了有关专著,私家藏书的藏书习俗和风尚蔚为大观。私家藏书事业的发展和兴盛,对于我国文化典籍的积累、保存、整理、再造和传播贡献极大,对于促进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。

三、探索了私家藏书文化在文化史上的地位。私家藏书文化是通过其收藏过程和被称为藏书习俗的一些形式,来体现他们的精神追求和内心感受的。藏书家保藏图书、体现措理之术的种种环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,藏书家又通过藏书楼的设置和命名、藏书印的使用和印文内容的含义,以及绘画、征诗、赛书、祭书等形式来表达他们对典籍的敬意和惜书之癖。研究私家藏书文化不能轻视那些演绎文化内容的形式,要通过考察私家藏书活动的各种风尚和习俗,透视藏书家的精神寄托和追求,并进而总结私家藏书不同的文化心态,把握私家藏书文化的主流和支流,及应予继承或扬弃的不同对象。私家藏书文化的社会功能体现在它保存和传播文化遗产的巨大作用。为防止许多珍稀古籍的亡佚,提供了有力保障。今日我们所经常接触和使用的古籍丛书,除《四库全书》外,大部分是清代藏书家依据自己的藏书编印的。私家藏书不仅对于文化典籍有保存传递之功。而且还通过对典籍的整理和研究,在有关学科中进行新知识体系的创造。“积书而读,丹铅治学”是私家藏书的优良传统,这种优良传统和学术上的成就,自然也是私家藏书文化积淀的内容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